#鸿蒙越用越香# 有一艘军舰叫“马鞍山舰” □孙仁寿 亲爱的朋友,你可曾听说过这样一段奇缘?长江岸边有座以钢铁闻名的城市,深蓝大洋上有艘以城市命名的战舰,它们共享一个名字——马鞍山。二十载寒来暑往,江水与海浪拍打着相同的节拍,一座城与一艘舰的故事,就藏在那些闪光的岁月里。 故事的开端,要从1994年的钢城街头讲起。那时的马鞍山,高炉里的钢水还在咕嘟咕嘟冒着热气,巷弄里却已飘起拥军的暖流。街坊邻里最爱聊的新鲜事,便是市里要创“双拥模范城”的消息。军属门前挂上了红底金字的光荣牌,退伍老兵握着新岗位的录取通知笑开了颜,连孩子们都知道“军爱民、民拥军”的标语要念得响亮。两年后的1996年,第一块安徽省“双拥模范城”的奖牌被小心翼翼地送进档案馆,红绸布掀开的瞬间,仿佛能听见整座城市的心跳。后来这奖牌一拿就是四届,像一串沉甸甸的钥匙,悄悄打开了与海洋的缘分。 时间来到2001年的冬天,一个消息像火苗似的在城市里传开:海军要造新战舰了,要用双拥模范城的名字来命名!那会儿马鞍山已连续四届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城,正憋着一股劲争创“全国双拥模范城”,这个消息让整座城市都沸腾起来。市委会议室的灯常常亮到后半夜,工作人员翻出厚厚一沓双拥材料,字里行间都是“咱马鞍山配得上一艘战舰”的底气。街头大爷下棋时会念叨:“要是真有‘马鞍山舰’,咱也能跟大海沾沾光!”这份期盼像长江里的航标,指引着一座城与一艘舰的双向奔赴。 2003年的春天,军港的风捎来了好消息:经中央军委批准,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新型导弹护卫舰,正式定名“马鞍山舰”!这可不是普通的战舰,而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现代化护卫舰,舰体溜光水滑得像江里的大鱼,雷达转起来比钟表还精准,活脱脱一把“海上尖刀”。2005年,当054型护卫舰首舰(舷号525)以“马鞍山”之名在军港正式入列,舰艏的浪花与长江的涛声仿佛完成了一次跨越千里的击掌——从这天起,城市的名字不仅刻在采石矶的崖壁上,更写进了深蓝的海图里。 战舰入列后,从来没辜负过城市的期待。雷达天线转得比谁都勤,像在替马鞍山百姓盯着万里海疆;防空导弹昂首挺胸,活脱脱守护安宁的钢铁卫士。最让人骄傲的是亚丁湾护航的日子,电视里播放着“马鞍山舰”护送商船的画面,大爷大妈们搬着小板凳守在屏幕前,指着舰身骄傲地说:“看,那是咱马鞍山的舰!”后来大家才知道,这艘钢铁战舰在高风险海域成功护送了一千多艘中外船舶,被护商船拉起的“感谢中国海军”横幅,在大洋上成了最亮眼的风景。那会儿马鞍山的孩子们写作文,十篇里有八篇会提到“我们的战舰在远方护航”,字里行间都是藏不住的自豪。 2007年的冬天,马鞍山首次被授予“全国双拥模范城”的光荣称号,城市与战舰的情缘又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见证。此后的岁月里,这份牵挂从未停歇:市里先后投下数百万元支持舰艇建设,像给远方的孩子添置家当;劳模带着钢厂的新钢材、企业家捧着家乡特产登上军舰慰问,退伍老兵握着水兵的手说“咱们都是穿制服的人”;“情系边海防官兵”的活动年年办,军属收到的慰问信里,总夹着长江边的梧桐叶。而“马鞍山舰”的官兵们,也把这座城市当成了“第二故乡”,一有空就琢磨着反哺这份深情:帮村里搞乡村振兴,给学校送国防教育课,舰上技术骨干还常远程指导青少年科技活动,“城舰相互交融、军民携手共进”的氛围越来越浓。
2023年的春日,这艘“流动的城市”终于回了“第二故乡”。马鞍山特意给舰上代表备了最暖的迎接,会议室里茶香混着欢声笑语,市双拥办的同志和舰上负责人聊得热络:“国防教育要让孩子们爱上军舰,文化交流得让水兵们常回家看看。”这话不假,二十年来军地虽隔千里,书信、慰问品、视频连线就没断过,真应了那句“交流分外热烈”。会后,水兵们踏上城市的土地:在城乡规划馆看“钢城”变“山水之城”的蝶变,在博物馆看舰模与双拥奖牌隔着玻璃“说悄悄话”,在薛家洼长江边听浪花与舰上涛声遥相呼应,在采石矶古战场感受历史与现实的对话——这趟“回家”的旅程,让水兵们真切触摸到了城市的脉搏。 2024年秋天富灯网 ,校园里的故事格外动人。“马鞍山舰”的官兵代表走进四村小学,带孩子们看亚丁湾护航专题片,屏幕上战舰劈波斩浪的画面让孩子们眼睛发亮。互动问答时,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手问:“叔叔,你们在海上会想马鞍山吗?”战士笑着掏出一沓明信片:“你看,这上面写着‘城舰同心,强国有我’,我们走到哪都带着家乡的牵挂。”那些印着舰徽和城市风光的明信片,在孩子们手上传阅,像一颗颗爱国爱军的种子,悄悄落进了心田。 时间来到2025年,马鞍山又迎来了新的荣光。4月23日,全国双拥模范城(县)名单公布,马鞍山喜获“全国双拥模范城”称号,实现了五连冠!消息传来时,街头巷尾响起欢呼,军港里的“马鞍山舰”仿佛也鸣响了祝贺的汽笛。如今档案馆的橱窗里,故事还在继续生长:海军赠送的舰模上,舷号525被无数人摸得发亮。 二十年来,马鞍山的中小学里总有“舰桥课堂”,退伍老兵带着孩子们拼舰模、讲护航故事;军港的慰问演出中,《马鞍山之恋》的歌声一响起,水兵们眼里就泛起泪光;而在深蓝的大洋上,战士们总会把家乡寄来的茶叶小心收好,航泊日志里写满对长江岸边那座城的祝福。 亲爱的朋友,这就是“马鞍山舰”的故事——一艘战舰带着城市的名字远航,一座城市把战舰的功勋珍藏。当2025年的阳光同时洒满军港和钢城,你会明白:有些缘分从来不怕山海阻隔,就像长江永远奔向大海,就像“马鞍山舰”永远记得,自己的根在长江岸边那座温暖的城。这城与舰的情缘,还在时光里慢慢酿成更醇厚的酒,等着被岁月继续传唱。 【作者简介】
孙仁寿,中国散文学会会员、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西部散文协会会员、马鞍山市作家协会会员、马鞍山市民俗作家协会会员,作品散见《人民日报》《青年文学家》《黄河文学》《中国西部散文选刊》《作家天地》等报刊杂志,著有散文集《心河流淌》《仁者见仁》。自诩“半个文人”。 《江东文韵》敬告 1、《江东文韵》原创文章均是作者汗水结晶,任何人使用、转载必须征得文章作者本人同意; 2、《江东文韵》关注文史类尤其江东文史类文章,散文诗歌,生活随笔等; 3、投稿邮箱:1282743886@qq.com; 4、系自己作品,文责自负,未在其它公众号刊载,曾在报刊上刊载不受此限; 5、其他未尽事宜由《江东文韵》解释。
联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